软件文档编写向导 文档分类 项目包括如下几类文档:项目管理文档。包括:《软件项目计划》、《项目进度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软件开发文档。包括:《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说明》、《详细设计说明》、《测试计划》、《软件测试分析报告》。 产品文档。包括:《用户操作手册》《演示文件》。 软件项目计划 一.引言 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软件计划的目的,指出读者对象。) 2.项目背景(可包括:(1)项目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2)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3.定义(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略词的原文。) 4.参考资料(可包括: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规范等;列出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二.项目概述 1.工作内容(简要说明项目的各项主要工作,介绍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等. 若不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则应在本节给出较详细的介绍。) 2.条件与限制(阐明为完成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开发单位已具备的条件以及尚需创造的条件. 必要时还应说明用户及分合同承包者承担的工作完成期限及其它条件与限制。) 3. 产品 (1)程序(列出应交付的程序名称使用的语言及存储形式。) (2)文档(列出应交付的文档。) (3)运行环境(应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 4.服务(阐明开发单位可向用户提供的服务. 如人员培训安装保修维护和其他运行支持。) 5.验收标准 三.实施计划 1.任务分解(任务的划分及各项任务的负责人。) 2.进度(按阶段完成的项目,用图表说明开始时间完成时间。) 3.预算 4.关键问题(说明可能影响项目的关键问题,如设备条件技术难点或其他风险因素,并说明对策。) 四.人员组织及分工 五.交付期限 六.专题计划要点(如测试计划等。) 项目开发进度报告 一.报告时间及所处的开发阶段 二.给出进度 1. 本周的主要活动 2. 实际进展与计划比较 三.所用工时(按不同层次人员分别计时。) 四.所有机时 五.工作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六.本周完成的成果 七.下周的工作计划 八.特殊问题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一.引言 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总结报告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2.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及主管部门。) 3.定义(列出报告中用到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4.参考资料(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 (1)项目开发计划; (2)需求规格说明书; (3)概要设计说明书; (4)详细设计说明书;书; (5)用户操作手册; (6)测试计划; (7)测试分析报告所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或软件工程规范。) 二.测试计划执行情况 1.测试项目(列出每一测试项目的名称、内容和目的。) 2.测试机构和人员(给出测试机构名称、负责人和参与测试人员名单。) 3.测试结果(按顺序给出每一测试项目的: (1)实测结果数据 (2)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 (3)该项测试说明的事实 (4)该项测试发现的问题。) 三.软件需求测试结论 按顺序给出每一项需求测试的结论。包括:(1)证实的软件能力 (2)局限性(即项需求未得到充分测试的情况及原因)。 四.评价 1.软件能力(经过测试所表明的软件能力。) 2.缺陷和限制(说明测试所揭露的软件缺陷和不足,以及可能给软件运行带来的影响。) 3.建议(提出为弥补上述缺陷的建议。) 4.测试结论(说明能否通过。) 用户操作手册 一.引言 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手册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2.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及主管部门。) 3.定义(列出手册中用到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4.参考资料(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 (1)项目开发计划; (2)需求规格说明书; (3)概要设计说明书; (4)详细设计说明书; (5)测试计划; (6)手册中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或软件工程规范。) 二.软件概述 1.目标 2.功能 3.性能 (1)数据精确度(包括输入、输出及处理数据的精度。) (2)时间特性(如响应时间、处理时间、数据传输时间等。) (3)灵活性(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需做某些变更时软件的适应能力。) 三.运行环境 1.硬件(列出软件系统运行时所需的硬件最小配置,如:(1)计算机型号、主存容量;(2)外存储器、媒体、记录格式、设备型号及数量;(3)输入、输出设备;(4)数据传输设备及数据转换设备的型号及数量。) 2.支持软件(如:(1)操作系统名称及版本号;(2)语言编译系统或汇编系统的名称及版本号;(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名称及版本号;(4)其他必要的支持软件。) 四.使用说明 1.安装和初始化(给出程序的存储形式、操作命令、反馈信息及其含义、表明安装完成的测试实例以及安装所需的软件工具等。) 2.输入(给出输入数据或参数的要求。) (1)数据背景(说明数据来源、存储媒体、出现频度、限制和质量管理等。) (2)数据格式(如:(1)长度(2)格式基准(3)标号(4)顺序(5)分隔符(6)词汇表(7) 省略和重复(8)控制。) (3)输入举例 3.输出(给出每项输出数据的说明。) (1)数据背景(说明输出数据的去向、使用频度、存放媒体及质量管理等。) (2)数据格式(详细阐明每一输出数据的格式,如:首部主体和尾部的具体形式。) (3)举例 4.出错和恢复(给出:(1)出错信息及其含义(2)用户应采取的措施,如修改、恢复、再启动。) 5.求助查询(说明如何操作。) 五.运行说明 1. 运行表 [列出每种可能的运行情况,说明其运行目的.] 2. 运行步骤 [按顺序说明每种运行的步骤,应包括:] (1)运行控制 (2)操作信息((1)运行目的(2)操作要求(3)启动方法(4)预计运行时间(5)操作 命令格式及说明(6)其他事项。) (3)输入/输出文件(给出建立和更新文件的有关信息,如:(1)文件的名称及编号(2)记录媒体(3)存留的目录(4)文件的支配(说明确定保留文件或废弃文件的准则,分发文件的对象,占用硬件的优先级及保密控制等。) (4)启动或恢复过程 六.非常规过程 (提供应急或非常规操作的必要信息及操作步骤,如出错处理操作、向后备系统切换操作以及维护人员须知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七.操作命令一览表 (按字母顺序逐个列出全部操作命令的格式功能及参数说明。) 八.程序文件(或命令文件)和数据文件一览表(按文件名字母顺序或按功能与模块 分类顺序逐个列出文件名称、标识符及说明。) 九.用户操作举例
|